海财经·证券导报5月29日讯(实习记者 马梓皓)5月25日晚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下称:《任务》),提出扩大采购范围,力争每个省份国家和地方采购药品通用名数合计超过350个。对此,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采访了海南省多家药企负责人,企业家们表示,集采将进入常态化,未来将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任务》在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方面提出,扩大采购范围,力争每个省份国家和地方采购药品通用名数合计超过350个;国家层面开展一批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国家组织采购以外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耗材,指导各省份至少各实施或参与联盟采购实施1次集中带量采购,提高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采率;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结余留用考核,激励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研究完善对抗菌药物等具有特殊性的药品集采规则和使用方案;加强医用耗材价格监测。
何为“医药集采”?2019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明确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以联盟地区公立医院为集中采购主体,采取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的方式,向医药生产厂家采购医药用品,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降低患者医药负担的目的。
简单来说,“医药集中采购”就是国家政府出面,整合公立医疗单位医药用品的用量需求,通过招标、议价、谈判等形式,向医药生产厂家进行集中采购。通过集中采购,可增强议价能力,降低医药用品流通成本,从而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使用负担。
自医药集采试行以来,共经历六轮国家集采及数十次地区联盟和省级集采,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
对此,海南省多家药企表示,“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将进入常态化、制度化,今后集采范围还将持续扩大。医药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从短期看,集采制度的常态化会影响部分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但从长期来看,集采制度促使企业必须通过创新研发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这有利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海南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