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财经·证券导报6月28日讯(记者 杨蝶)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自2019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目前有何优势?未来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航天产业发展之路?
针对上述问题,6月28日,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冲在“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三场)——“聚焦‘三区三链’谋发展,高质量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专场上做了详细介绍。
6月28日,“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三场)——“聚焦‘三区三链’谋发展,高质量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专场在海口举行。记者杨蝶/摄
昨天:2022年1-5月,园区固定资产投资、税收、企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倍、8倍、9倍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自2020年6月成立以来,全力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目前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刘冲总结道,2021年文昌国际航天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近19亿元,是2020年的3倍;税收收入5.45亿元,是2020年的19倍;企业营收约28亿元,是2020年的15倍。2022年1-5月,园区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税收约1.1亿元、企业营收19.97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倍、8倍、9倍。
具体来看,刘冲表示,一是规划蓝图初步绘就。完成航天城概念性规划以及起步区控规、产业规划、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
二是基础配套日趋完善。产业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入驻,“三横五纵”路网即将实现功能性通车,清华附中文昌学校已建成招生,同济文昌医院获评三甲综合医院,人才公寓与商业配套加快启动。
三是已完成商业航天发射公司组建,即将开工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工位。
四是一批产业项目和功能平台逐步落地。推动中科院空天院、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航天科技火箭院,航天科工华腾公司,中国星网,星际荣耀等航天企业签约入驻,为航天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大力发展“三链”及“航天+”产业,推动“三区”同步协调发展
“在这里,我想用三个‘三’来展望文昌国际航天城未来前景。”刘冲说。
刘冲解释道,第一个“三”是独具“三大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纬度低、落区安全、交通便利三个方面),第二个优势是商业航天产业政策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海南制定了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展促进政策),第三个优势是海南自贸港优势,“五个自由、一个安全有序”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
第二个“三”是布局“三大片区”,文昌不仅有航天发射区还布局了高新技术区和旅游区。
第三个“三”是发展“三大产业”,就是火箭产业链、卫星产业链和数据产业链。
“管理局将充分发挥三大优势,大力发展‘三链’及‘航天+’产业,推动‘三区’同步协调发展,未来的文昌国际航天城将会成为国际一流、对外开放、融合创新的商业航天发展示范区。”刘冲充满信心。
明天:“四部曲”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航天产业发展之路
“未来五年,我们会努力将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发展融入海南自贸港重大战略之中,融入航天强国发展战略之中,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航天产业发展之路。”这个目标具体如何完成?刘冲认为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有四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将积极推动与国防科工局、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星网、中科院等一批航天系统和中科院系统的十多个院所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实质性落地。
第二,打造商业航天圣地。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已经组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同时加快推进卫星总装测试厂房2022年底投入使用、商业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厂房2023年底投入使用。
第三,打造航天产业集聚地。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将充分发挥国内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和商业航天产业政策优势,围绕火箭、卫星、数据三条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旅游业方面,将加快谋划打造航天旅游超级IP——航天主题公园。现代服务业方面,将积极推动以遥感卫星为主体的“通导遥一体化”综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培育空间数据应用市场。
第四,打造国际合作根据地。国家航天局已经在文昌国际航天城挂牌设立“国家航天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海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国家航天局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中心”和“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数据与应用中心(中国)”。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大力推动宇航产品、卫星应用服务“走出去”,打造宇航产品和卫星应用服务的进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