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随着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大力开发,特高压将成为“十四五”电网重点投资方向,在发挥“稳增长”的逆周期调节作用+配合风光大基地建设背景下,行业投资有望超预期。
据报道,6月底,白鹤滩-江苏±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正式投产。该工程承担全球在建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大规模外送,是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点工程,项目全部投运后每年可为江苏省输送电量300亿千瓦时。另一条外送线路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也在加紧建设中,计划11月开始带电调试。随着2020年开工的一批特高压工程陆续投运,新一批特高压工程核准开工高峰渐进。
据介绍,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西电东送”核心枢纽工程,工程线路全长2087公里,起于四川凉山布拖换流站,止于江苏苏州虞城换流站,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五省。工程于2020年11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21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
特高压输电可以将“三北”及西南地区的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输送至东中部电力需求旺盛地区,有效解决能源负荷分布失衡与新能源消纳问题。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预测,2025年跨区电力流2.4亿千瓦,包括西北外送8200万千瓦,西南(含云南)外送9400万千瓦,华北蒙西、山西外送3500万千瓦,东北外送1500万千瓦等。跨省电力流1.2亿千瓦,包括蒙西、山西外送5800万千瓦,西南四川送重庆600万千瓦等。2035年,跨区跨省电力流将继续增大,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四个区域外送规模将达3.78亿千瓦。
未来随着西电东送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三北地区、西部、东部沿海的风电、太阳能、水电将被大力开发,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为特高压工程的规划和投运提供了条件。
东莞证券认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能够有效地降低耗损、提高效率,在超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领域采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输电效率,降低输电损耗,对于大容量长距离电力传输意义重大。
我们曾在《【有看投的行业】特高压建设将进入快速通道 行业建设规模空前》提到今年特高压工程建设提速是具备确定性的。“十四五”期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总投资3800亿元。今年电网投资5000亿元以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按照规划,国网将尽早开工川渝主网架、张北-胜利、武汉-南昌等8项特高压工程,今年下半年到2023年将是开工线路核准的高峰期,特高压产业链将进入景气上行周期。
光大证券认为,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成熟,商业应用领先世界,特高压起到平衡能源与负荷分布、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作用。我国将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特高压是能源跨区域跨省输送的有力保障,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骨架,在“十四五”期间,仍将继续承担新能源远距离、大规模输送的重任。特高压承担着托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任务,政府亦将持续加大特高压建设投资,特高压设备龙头在2022~2023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输送电能的优势,成为连接资源中心与负荷中心的重要纽带,成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有力支撑。随着新能源大基地规划开展,跨区域新能源电力输送需求快速增加,特高压建设将会持续提速,有望不断打开产业链空间。
声明:以上观点来自港澳资讯投资顾问陈世剑,执业证书编号A0620613110001,其所述观点来自港澳资讯点金手数据,发布日期2022年6月29日,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键词: 西电东送 国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