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海财经人物 | 帮乡村教师就是帮更多乡村学生 剑桥金融硕士张运年为海南乡村教育结“蚕丝”

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康景林

拨打12345,开启公益ESG投资——

毕业一年多 剑桥金融硕士张运年为海南乡村教育结“蚕丝”

ESG投资,指社会责任投资,是近年来投研重点关注的项目。

自小在海南长大的张运年,把自己的社会公益项目“蚕丝计划”作为自己的第一笔ESG投资。

2021年3月,张运年怀揣剑桥金融硕士文凭回到家乡海南,在中部乡村小学开启“蚕丝计划”——一个集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系统的教师培训、专业的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公益项目。

最初,抱着“哪怕只能帮到一个小朋友”的理念开始,眼下已经影响了数十个学校上千名教师、近3万名孩子,开始吸引乡村学校、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参与项目。

蚕丝,英文Chance(机会)的谐音;蚕丝计划,旨在帮助乡村孩子拥有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

2022年9月9日,张运年从深圳赶回海口,向公益组织捐赠在线课程。李昊/摄

“一笔投资除了金融回报,更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2022年9月9日,全国公益日当天,香港琼籍爱心人士张运年从深圳赶回海口,向海南省侨爱公益基金会捐出价值100万元的名师在线课程,即将全部捐赠给海南偏远乡村的师生们。这是他对海南乡村教育的第二笔捐赠,共计200万元。

张运年现从事金融科技产品领域的工作,任香港海南青年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海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海南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

与乡村教育打照面,始于他高中时短暂的支教经历。

张运年出生在海南,在海口读完小学后,随父母定居香港,整个中学教育都在香港完成。高中时,他随学校去泰国偏远乡村小学支教,那里的简陋程度“直接把我吓到了”:教室就是一个走风漏雨的小木屋,洗手间没有冲水设备;一个老师,照顾着几十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语言不通,支教也只能陪小朋友们做做游戏,但陪伴是珍贵的,离开的时候彼此都不舍。“我的履历上浓墨重彩地增添了一笔支教经历,而他们呢?人生真的会因为我这次支教有一点点改变吗?”

心怀“有没有真正帮到了他们”的忐忑,张运年第一次对落后的教育条件产生了思考,也直接影响他对大学专业的选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系本科、剑桥大学金融经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ESG投资,“我开始关心一笔投资除了带来金融上的回报,该怎样为社会创造价值。”

他收集着全球精彩案例:缅甸的公益人士以非常低的价格在中国购买10000辆废弃的共享单车,再提供给乡村贫困学生,让他们每日不再长时间徙步上学。“他们用可控的成本,让资源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还有一位华裔女孩,当她发现全球每年有大约300万早产儿因无法维持体温而夭折时,设计了一款只需25美元的保温袋,在数十个国家使用,挽救了几十万个新生命。

这些都是非常“善良”的生意!张运年这样下着定义,一直放在心头的支教经历,让他果断选择了乡村教育方向。

2021年,剑桥金融硕士学成归来,张运年回到家乡海南对乡村教育展开调研。

大小课:脑洞大开的项目模式

调研目的地经过精心挑选,集中在海南中部乡镇小学。条件有好有差,张运年最为关注偏远地区的教学点,“就几个孩子,全校也只有一两位老师。”

在那里,学前班与一、二、三年级学生一起上课。一两位老师要负责语、数教学,还要兼起音、体、美教学。后者很多时候被一带而过,大部分时候都拿来上自习或自由活动了。至于英语课,基本无法开展,有教材没老师。

如何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解决构思1.0版本来源于张运年的大学体验——大课与小课。

大课通常是在大礼堂由教授主讲,面向一两百名学生,会系统化地讲授新知识;而小课则是由助教负责,在一二十个人的小班里进行,带着大家复习、改作业和答疑。

依葫芦画瓢,张运年开始设计可实操的“大小课”模式,在对多个方案论证后,决定通过视频课来解决——邀请海口小学名师主讲,录制成教学视频,捐赠给乡村学校使用。乡村老师上课时,使用一部分课堂时间播放这个视频。相当于为乡村课堂多设了一个教学环节,孩子们与海口名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乡村老师更多的工作可以放在现场答疑、课堂辅导等方面。

很快,张运年创立“蚕丝计划”,组建团队,希望能迅速将方案落地。“春蚕到死丝方尽,我希望把老师们的知识结成一张大网,共同托举乡村教育。”

虽说这张网要由老师们来织,组织老师这件事,还得张运年亲自忙活。

他首先联系了自己的母校,作为海南知名的重点小学,在省内声名远播的名师们爽快答应义务录制视频。张运年与专业摄影师合作,利用老师课余时间,开始在教室现场录制讲课视频。

很快,坚持不下去了——效率太低!两个月才录制完成单科一学期内容,而且音效忽高忽低。

张运年近照。受访者供图

蚕丝计划落地“捷径”:直拨12345

既然自己做不了,只能在市场上寻找现有产品。经过一番努力,张运年找到两个非常优质的课程资源,分别覆盖了语数英和科学科目,汇集百位教育名师及专家,由985高校团队制作,与课本章节完全匹配,并适配各个版本的教材。

经反复测试,“蚕丝计划”确定该产品为核心教学资源产品,张运年自费购买了价值200万元的课程。粮草具备,项目准备落地了。

要把资源大规模且有效地发给学校,不可能一所所去敲门推荐,需要寻找教育部门的支持。

这次寻找很直接,很聪明,很灵巧!

张运年直接拨打12345市民热线,和盘托出“蚕丝计划”,请对方帮助找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很神奇的经历,12345帮忙联系到省教育厅相关部门领导。我登门拜访,项目得到对方认可与支持,并给予指导。”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张运年将海南中部定安、屯昌两个县60多所乡镇学校作为试点,无偿捐出了100万元课程。在教育部门的协调下,“蚕丝计划”为试点学校近300位乡村教师进行了系统的线下培训,内容聚焦于数字化教学的方法与应用。

“这些教学资源不是一个教学替代品,而是乡村教师有效的教学工具,它无法替代乡村教师,却能更好地赋能他们。”产品定位准确,也收获了老师们齐刷刷点赞。一年来,这些课程资源产品影响了数十个学校上千名教师、近3万名孩子在老师最新教学方式中受益。

“我们只是尝试性地走了一步,希望蚕丝计划模式能影响全国的乡村学校,哪怕为他们带去一丁点儿的正面影响。”张运年表达着对项目的愿景。

此外,张运年与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调研,共同分析乡村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评估蚕丝计划提供的创新实践方案。“我希望为乡村教育信息化研究搭建桥梁,基于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调研结果,助力教育公平,促进中国优质教育的有效共建、共享、汇聚、迭代与发展。”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借用梅贻琦的话,张运年道出自己的希望:“未来,乡村学校也能成为一个充满了大师的地方,能让乡村里的每一个梦想都开出花朵。”

对话张运年:“我一定不是个好老师”

2022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张运年已从海口返回深圳,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就“蚕丝计划”未来发展规划电话采访了他。

 海财经·证券导报:您在寻找提升乡村教育途径时,放在首位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张运年:首要考虑的是做公益的性价比,也就是如何更有效利他,如何最大化地给社会带来正向的改变。做好事不论大小,但公益性价比的理念促使我用有限的成本,为社会带去最大的改变。

海财经·证券导报:说到提升乡村教育,我们习惯想到的方法通常是支教。您也曾有过支教经历,为什么这次“蚕丝计划”偏偏看不到支教的痕迹?

张运年:短暂的支教经历让我知道,就算在乡村待十年,我能影响到的孩子也非常有限;我的学历还不错,但是在教连加减乘除都不会的小朋友的时候,我一定不是个好老师。这就是那个有趣的理论——知识诅咒。一旦人们了解了某种知识,就很难站在没掌握这个知识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人,也就是被知识诅咒了。

小学老师需要经过培训和严格筛选,有足够的耐心,一定的经验沉淀,掌握教与学方法论才能做得好,就像任何一个职业一样。

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说,我也不认为支教是最好的办法。有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利用假期去短期支教,事实上很少有超过一个月的。

政府在面对乡村教育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培训和帮扶,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我必须找到自己能做的切入口。眼下,我国大部分乡村学校硬件设施都相当不错了。我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上升到2020年底的100%,超过98%的中小学已经拥有多媒体教室,所以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了。这跟我在实地调研时看到的情况是一致的,几乎每间教室都有崭新的触屏一体机,所以我们现在只需要把着力点放在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水平上就好了。

2022年初,张运年在上海领取“2021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荣誉,表彰由他创始的“蚕丝计划”对乡村教育的付出。受访者供图

海财经·证券导报: “蚕丝计划”为推动海南乡村教育提升做出自己的努力,推动“蚕丝计划”可持续的资金从哪里来?是否会为此成立基金会?

张运年:起步资金是我与团队成员自掏腰包,也有通过说服资源方为我们提供免费的资源。目前,我们在探索联合企业共同关注乡村教育,希望能得到资源、物品、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蚕丝计划”有别于基金会,我们大概率不会对公众去进行募资,更多的是想用企业的方式创造一些可以支撑我们发展的收入,同时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海财经·证券导报:您迈出校园就着手打造公益项目,为自己设定的公益理想是什么?

张运年:推动“蚕丝计划”落地的过程,也是我享受项目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帮到那么多学生,让我开心并感到充实。做一件好事可以很简单,比如捐钱、捐物。但可持续地、十年如一日地、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件事情才会加倍体验到坚持下去的快乐与幸福。

“蚕丝计划”是在真正去了解乡村教师的需求后,针对性提供服务,成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一小份力量。我的公益理想很简单,就是通过帮助乡村教师,帮助到更多的乡村学生。             

“我的偶像是张桂梅,她改变了成千上万个乡村女孩的命运!”2022年教师节当天,也是壬寅虎年的中秋节,在双节的喜庆气氛中,张运年在电话那头畅想着自己的首单ESG投资,言词笃定,沉稳的声音跨过海峡,又一次回到家乡。

关键词: 海财经人物 海南乡村教育 助力海南乡村教育公益捐赠
责任编辑:冼雅雯

Copyright©海南日报报业集团 海财经·证券导报       电话:0898-66810989

传真:0898—66810874      举报邮箱:zqdbcb@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5楼      备案号:琼ICP备20210096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