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十年来,特别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海南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全省上下正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2021年,海南省上市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278.35亿元,同比增长15.30%;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6.72亿元,同比增长7.58%,公司质量明显提升。
十年奋进不止,十年高质量发展。海财经·证券导报联合海南证券期货业协会、海南上市公司协会共同推出由国泰君安证券海南分公司冠名的“喜看这十年·海南资本市场”栏目,全面展示海南省上市公司十年发展新成就,探索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发展新机遇。
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康景林
2022年9月,全世界最小的直径0.01mm极小径铣刀被国内多家央媒密集报道,这把“刀”可在一粒米上铣出56个汉字。它的制造方中钨高新(000657)随即被推向前台,迎接专属于制造企业的高光时刻。这款精细刀具,只是企业代表作之—,中钨高新的创新能力惊人。比如,仅数控刀片一项,就有3万多个产品规格。
公司注册地在海南,现为我国最大的硬质合金综合供应商,年整体硬质合金产量超过1万吨,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
日前,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走进中钨高新海南总部,专访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谢康德,聆听这位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专家讲述中钨高新“振兴中国钨业”历程。
谢康德接受证券导报记者专访。贾永军 摄
关键词:总经理一辈子与钨打交道
“哪里有工业,哪里就有钨!”
说到钨,谢康德满是喜爱:钨的镕点高、硬度高、是难得的战略资源,我们国家的储量全球第一;它被发现得早,应用广泛且稳定,与每个工业产业都密切相关,产业链非常完整。
它主要用于生产“工业的牙齿”——硬质合金工具,被广泛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信息产业。
“稀土被称为工业的味精,钨的地位其实更重要。”谢康德科班出身,专业是粉末冶金,入行即将40年,参与制定多项行业国家标准,眼下是难熔金属材料国家标准制定团队牵头人。他与钨打了一辈子交道,钨已成为他人生的关键词。
在他看来,钨作为稀有战略资源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尤其现在处于高精密加工时代,硬质合金工具的精细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制造业基础工艺的水平。”
沿着钨在工业生产中无孔不入的应用场景,谢康德向记者讲述了在硬质合金深加工领域,中钨高新交出的时代答卷。
1996年,中钨高新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注册地在海南。2013年以来,经过一系列并购、重组、改革,公司业绩稳步提升。
根本性的转变发生在2016年。
当年,中国五矿调整中钨高新管理关系,公司成为中国五矿直接管理的企业,经营战略、运营模式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重整后,中钨高新从一个“壳”公司成为集团公司钨产业运营管理平台,真正担负起生产经营管理责任,旗下有15家直管企业。
企业经营面临的难题多。对内,直管企业大多包袱重、冗员多、成本高、盈利能力不强;对外,当时整个行业被国外高端产品垄断较为严重,国产替代产品仍在摸索中。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钨高新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深入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发展驱动战略。
谢康德最引以为傲的,要算公司在研发方面的高强度投入。近五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资金20.9亿元。产生的效益是显著的:共获得4项国家级奖项、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承担完成60多项国家、省部、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累计持有专利超1500项,新产品贡献率超过30%。
五年来,各直管企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科技项目研究、产品开发、技术进步等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问题。同时,在一批“高、精、尖”领域实现了从起步、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2018年,中钨高新纳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第一批试点企业。几年下来,成效明显,公司业绩稳步提升。
2020年,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项目,募集到的资金全部用于公司优势产品产业的提质扩能升级。
2021年夏,公司完成第一期的限制性股权股票激励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整体的治理结构。
近十年砥砺奋进,中钨高新现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硬质合金综合供应商,公司硬质合金整体产量超过1万吨,生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在国内的市占率超过25%。
代表作:极小径铣刀在一粒米上“驰骋”
硬质合金产业,是中钨高新的核心。2013年至2020年,先后有株洲、自贡、南昌三家大型硬质合金企业被“装入”中钨高新。算起来,公司旗下涉及钨产业的子公司,共14家直管企业,分布在湖南、江西、江苏、四川、广东等省份。谢康德全年的工作时间也被分配在这些企业上,“每年至少轮流走一遍。”
2022年国庆节期间,谢康德从海南返回株洲时,紧盯一款球阀生产与交货,这是新产品,直径1.2米,外层用钨喷涂,耐磨防腐。“可以用于深海输油输汽管道,假如‘北溪’天然气管道破损部位装上这样的阀门,一关就安全。”
2022年国庆节,谢康德(中)深入企业调研生产保障能力,紧盯交货时间。受访者供图
当一个工具国内能生产时,从国外购买是在谈生意。一旦我们生产不出来,国内企业不得不从国外购买,会被狠狠地卡脖子,标出天价。
近年来,中钨高新聚焦产业链,致力于进口替代。一批代表性成果解决了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实现了高端硬质合金产品的国产化。
为打破国外产品对硬质合金棒材高端市场的垄断,中钨高新旗下株硬公司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系列高强高韧硬质合金新材质。搭载这些新材质的棒材产品成功帮助国内外刀具客户替代进口同类产品,应用于汽车,航空和通信关键装备加工制造中,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还有,为突破国外涂层刀具的技术壁垒,实现高端涂层刀具的国产化替代,中钨高新株钻公司第二代“黑金刚”系列涂层牌号产品成功投产,切削性能达到了欧美涂层刀具牌号水平,实现了国产高端涂层刀具技术突破。
2022年,中钨高新位于深圳的金洲公司生产出年度明星产品——直径0.01mm极小径铣刀,仅有头发丝的1/8,被誉为“最精致的工业牙齿”。
“其实,它的作用很单一,为IT产品的线路板打孔。但是——”谢康德以一名工科男特有的理性讲解着:打孔越精细,生产出的线路板就越精密。直径0.01mm铣刀工作时,一分钟可打800个孔,每秒打十多下,而常规产品只能做到每秒打六七下。
为了展示这款明星产品的超高精细度,金洲公司用它在一粒米上铣出56个汉字。
0.01mm极小径铣刀在一粒米上铣出56个汉字。受访单位供图
“这是在纯炫技!”记者盯着谢康德手机中那粒被铣了字的大米图片,由衷地夸赞起来,引得他哈哈大笑——笑声中充满欣慰与自豪。
2021年,金洲公司研发出直径0.01mm全球最小直径超细微型钻头,加上今年直径0.01mm极小径铣刀,堪称中钨高新在微型刀具领域中的“双子星”产品,耀眼地登上国际同行业高峰。
国产替代:中国制造用中钨工具
同样令人叹为观止的产品,谢康德手中还有一大把。
比如钨丝,用于切割单晶硅的钨丝,外表会涂一层金刚石粉,近来市场需求火得很。中钨高新的这款产品直径最小可达0.033mm,用这种极精细规格加工的1公斤钨丝,其长度可达60公里。
制造就是这般神奇,可极度精细,也能“最大直径”。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面对人类爱不释手的钻石,中钨高新制造出世界最大直径顶锤,专门切割钻石用的,可应用于6克拉钻石的加工。
坚韧同样不可或缺。近两年,川藏铁路施工中,对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要求很高,不仅要应对各种地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前端刀盘上刀具所需的硬质合金和刀圈,韧性和耐磨性必须是超一流水准。于是,中钨高新株硬公司与中铁建联合研发出新型硬质合金和钢材刀圈材料。
中钨高新是一家这样的公司,可满足我国机械加工领域所有工具需求,产品饱含着“专精特新”元素。“我们手中的原料,以精细加工产品为目的,市场有需要就生产,再小众的产品也生产!”谢康德梳理着行业脉络,“一些私营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弱,批量生产常规产品。国企、私企打配合,钨得以成为我国金属材料中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
2016年,中钨高新营收52亿元;2021年,这一数字增至121亿元,增幅133%;这一年,中钨高新市值首次突破200亿元。
截至2021年,中钨高新钨资源量、钨精矿产量、铋金属储量、萤石储量均为全球第一,分别为118万吨、25000标吨、21.6万吨、4550万吨。
至2021年,公司旗下优势产品硬质合金、IT工具、棒型材、轧辊、球齿、精密零件、钼丝生产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数控刀片生产位居全国第一,产品规格达3万多个。
冶炼APT产量累计增幅31%……
硬质合金产品营业收入破百亿,增幅88%……
直径0.01mm极小径铣刀与一根较粗头发丝对比图。铣刀上要磨削出端齿后角、侧隙角、螺旋槽等6个部分,其结构设计和加工难度可想而知。受访单位供图
2022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行业形势与疫情影响,中钨高新实现营收67.87亿元,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国内国际市场均实现正向增长,公司海外市场开拓取得良好效果。
现在,中钨高新拥有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研发人员近1500名,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多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科技大奖。累计主持制定行业标准26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6项。
中钨高新现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硬质合金综合供应商,产品在国内市占率达1/4,硬质合金产量规模成为世界第一。
“海南不是原料市场,也不是产品消费市场,作为海南的上市公司,我们会积极寻找海南优势,服务海南,为建设自贸港作贡献。”2022年春,谢康德带领管理团队驻扎海口。在他看来,不论是服务国内企业还是服务自贸港建设,中钨高新作为国内排名第一的钨产业集团,始终会为中国制造提供高质量、高水平、高档次的硬质合金材料及硬质合金工具,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首席投顾有话说丨中高端刀具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投资顾问郑培强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首席投资顾问郑培强:(执业证书编号:S0880611120003):
五矿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后,公司成为其钨产业运营管理平台,公司近五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20.9亿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势在必行,高端制造国产替代方向将受益。公司是国产工业刀具领军企业,工业刀具是配合机床,用来进行金属切削加工的耗材。2021 年我国切削刀具市场规模为 477 亿元,但在占比约 50%的中高端市场中,海外品牌市占率超过 60%。为保障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安全,在中高端刀具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公司有望在国产替代过程中获较高质量发展。另外公司航空航天和汽车零部件高精密刀具生产线预计年底投产,明年有望开始贡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