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海财经研究院 > 正文

我们为什么向往王下乡?丨旅文深观察②

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马丽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

去过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的游客,大抵会把这里当作自己的“桃花源”。

在黎韵小屋中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去黎家小院饱餐一顿山野美食;在午后的乡野间感受风吹稻田的绿浪涟漪,聆听身旁的椰壳倒吊盆栽轻声摇曳;到了夜里,和伙伴们细数山谷夜空里的繁星闪烁……

王下乡坐落在昌江的东南部,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腹地,有着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钱铁洞与黎族船型茅草屋村落等人文古迹,兼具风景、历史、人文等丰富旅游资源,被誉为“最美黎乡”。

2018年底,王下乡获评全国第二批、全省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到2019年底,王下乡实现全乡脱贫,当地森林覆盖率也提高至98%。2022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0年5月,由昌江策划推出的“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黎花里”文旅项目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惊艳亮相,这一偏远黎村被带入更多人的视野。而王下乡也在该项目的推进中,一步步从一个偏远小山村,转变为既有美景文化又有商业配套的特色美丽乡村旅游点。

王下乡梨花里入口。马丽娜/摄 

背靠绿色“富矿”

用生态经济描绘“世外桃源”

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王下乡长期保持与世隔绝的状态,保留着原始淳朴的生活风情,这也是王下乡具有重要旅游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人们需要王下乡,就像人们永远需要追随内心里的世外桃源。

源于城市游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田园情结,和渴望改变一成不变生活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王下乡短途栖息,暂时忘记城市里的社会身份,忘记繁重不堪的工作,只是悠然享受山水静谧和当地淳朴的人文风情。

“虽然山路很长,但沿途的风景都让我对目的地有所期待。”游客古月分享她游历王下乡的感受:“和《桃花源记》里描绘的意境太像了,走过漫长的山路让人豁然开朗。”她表示,在木棉花开时,她会再来一次,尽览漫山红遍。

“有诗的远方,多远都不算远,而王下乡正好是个有诗的远方,有风景的远方。”游客古月说。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认为,王下乡具备两张海南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王牌。一张是王下乡丰富的海南黎族历史、人文资源,以及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张则是宝贵的生态“富矿”。

2019年,王下乡将平面规划向立体空间规划全面延伸,打通村与村之间的地域界限,并将全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进行一体化布局,打造出“黎花里”文旅小镇。

项目将王下乡三派、洪水、浪论等村落按不同属性进行设计规划。三派村定位为“黎花一里”,在保留村庄原貌的基础上,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休息驿站、农家乐等;洪水村为“黎花二里”,拥有海南保存较为完整的黎族船型屋群落,昌江引进文创团队合作,对其中20余间濒临倒塌的茅草屋修旧如旧,并升级成为“时光里”特色主题民宿;“黎花三里”浪论村,则是引进企业陆续建成山栏酒作坊、黎家生态餐厅、浪悦酒吧、浪悦咖啡驿站和浪论民宿等旅游配套。

该项目的推进不仅解决当地温饱问题,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产业化的思路,让这片“世外桃源”的居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夜间亮化设计下的王下乡三派村帐篷营地。马丽娜/摄

从黎族文化着手

打造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

王下乡因为地处深山,黎族文化保留得相对更加完善。因此,每年黎族三月三节活动中,王下乡都被列为黎族文化推广输出的重要窗口。

随着旅游业态的进一步完善,王下乡拓展出十余家由村民经营的农家乐和民宿。此外,还有着由村民自发组成的黎族歌舞文艺队,他们用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舞丰富起王下乡“吃住游购娱”的旅游服务产业链。

“海南有主打黎族文化风情的A级景区,但保留着最初生活面貌的现代黎族村落确实不多。”古月说。

在反向旅游势头下,风从景区吹向了小众旅游目的地。

“旅游是一个体验的产品、情感化的产品也是一个文化的产品。王下乡本身具备浓郁的黎族民族风情是其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王健生认为,深挖黎族文化,衍生出更加主题化、多元化、体验化、可参与化的旅游产品,能更好的巩固王下乡旅游吸引力优势,打开国际化市场。

他以巴厘岛为例,探讨王下乡发展国际化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可行性:“以国际化乡村度假为定位的发展模式,巴厘岛不具备建设太多大酒店,大多游客选择入住到村子中。当地是在还原地域人文风情的基础上拓展丰富业态。游客停留的平均天数能达到11天左右,人均消费在800美元左右。可以说,真正留住人的就是世外桃源般与众不同的生活风情,王下乡也具备这样的发展潜质。”

“从目前来看,王下乡已经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基地模式。这两张王牌是王下乡重要的旅游吸引物,用好这两张王牌将帮助王下乡发展成为具备国际化背景的乡村旅游度假区。”王健生说。

王下乡洪水村观景台下一片“绿浪”连绵。马丽娜/摄

持续完善配套与业态

打通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

在“黎花里”旅文小镇项目打造中,为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功能,王下乡“黎花一里”三派村在保留村庄原貌的基础上,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休息驿站、农家乐等。

今年9月,王下乡到县城的唯一通道,昌江山海互通旅游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霸王岭至王下乡路段正式实现功能性通车。这极大地提升了自驾游游客前往王下乡的交通舒适度,不过因为是盘山路段,大巴车尚不能进入其中,旅游公共交通方面仍在规划中。

“如果是岛内游客,在自驾用车方面是较为便利的。但要迎接更多初访王下乡的岛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以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古月说。

王健生认为,消费者们的需求在于“快旅慢游”,即从出发地到目的地需要有便捷的交通,随后享受休闲的游玩体验。要解决旅游目的地交通问题的“最后一公里”,王下乡需要打造高效、便捷的旅游交通专线。并且从长远发展来看,通过大小交通与周边景区协同发展,将点串成线,具有重大的社会和市场效益。

“王下乡是个像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让游客在离开大交通,进入王下乡期间舒享一方静谧与闲适。但这段路程也不能太乏味。”王健生提出,有关部门可以将王下乡作为散客和旅游综合服务体系的先行点去培育,以点到面逐渐辐射昌江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在旅游公路体验方面,可以丰富沿途观景台细节设计,打造出具备王下乡特色的旅游公路,并在沿途‘植入’符合旅游六要素的综合配套。

“现在人们的旅游已经不再局限于A级景区,他们更向往有着文化和旅游融合氛围的诗和远方,游客冲旅游目的地形象而去,但最终的消费还是落在产品上。”王健生认为,虽然王下乡具备优质的旅游资源,但还需要打造更好的产品配套,真正链接起产业链条,在吸引游客去的前提下,将消费留下来。

眼下,王下乡正在全力推进黎花里三期工程,主要包括十里画廊观景台、南饶河观光码头、旅游房车营地、流动“黎家书屋”等项目......王下乡的发展故事持续在书写。

我们为什么向往王下?“王下之旅就是一场寻梦之旅,远离城市喧嚣,独享一份宁静与惬意,这是一个让心灵放松的地方。”古月说道。

关键词: 旅文深观察② 昌江黎族自治县
责任编辑:吴梅娜

Copyright©海南日报报业集团 海财经·证券导报       电话:0898-66810989

传真:0898—66810874      举报邮箱:zqdbcb@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5楼      备案号:琼ICP备20210096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