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产品出海+标准出海,海南装配式建筑产业的下一站?

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符容菁

在不久前结束的2022中国华南(海口)装配式建筑与绿色生态家居博览会上(以下简称:建博会),来自全国的近百家重点装配式建筑与装配式装修一体化产业企业,展示了当前国内最新、最好的装配式建筑成果。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海南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海南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工作之一,2017年、2020年分别以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文件,并将发展装配式建筑列入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有力地推动了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根据《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报告》显示,全国装配式建筑面积增长率海南省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海南装配式建筑产业迎来什么样的问题与挑战?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采访了参展企业、装配式产业园区,探讨海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如何打造百亿、千亿级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在不久前结束的建博会上,优美墅展示着3D打印的建筑部件。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符容菁 摄

装配式建筑提质提速,年新开工面积增幅近20%

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装配式建筑是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如楼板、楼梯、阳台等建筑构件与配件,然后运输至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简而言之,就是在工厂生产好零配件,将其运输到现场,然后像“拼”乐高积木一样将房子搭建起来,将传统建造方式中大量的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减少了城市中施工现场漫天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还具有建筑性能和质量更为卓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减少的特点,并且现场仅需装配,施工工期得以缩短;同时现场作业需要的工人少、劳动强度低,达到节约人力的效果。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新开工建筑面积达7.4亿平方米,较2020年上涨了18%。

目前,装配式建筑主要分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目前国内以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为主,2021年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在新开工建筑中的占比分别为67.7%、28.8%,较2020年占比均有小幅下降,木结构和其他结构占比有所上升。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迭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链构成来看,上游环节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及研发,中游环节包括预制构件生产、施工,下游主要是装配式建筑运营及维护。

“中国的建筑业,尤其是装配式建筑市场,基本涵盖了中国制造业的所有环节,包括原材料制造、末端使用维护等环节。”海南金发园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龙介绍,有关数据表明,在制造业中一个部品部件的产业链产值,至少是自身产值的10倍以上。

正在建设中的临高金牌港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受访者供图

海南装配式建筑:起步晚、要求高、发展快

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日本地区已开始推行装配式建筑。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和劳动力紧缺的背景下,国内发展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海南也遍地开花。

“今年海南对装配式建筑提出竖向结构的要求,这走在了很多城市的前列。”李龙介绍,尽管海南起步晚,但是要求高,普及率与技术研发水平几乎与一线城市相同,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沃土,在海南自贸港的发展背景下,市场对于海南的装配式建筑市场充满信心。

2017年,海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的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此后出台《海南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2021年修订版)》《海南省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技术标准》等一系列对新增项目装配率要求、奖励及示范管理要求文件,推动海南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海南装配式建筑面积由2018年起步阶段的82万平方米、2019年435万平方米、2020年的1100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228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规模连续四年逐年翻番。

2018-2021年海南装配式建筑面积,连续四年逐年翻番

伴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对于行业内的企业来说,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因为海南装配式建筑发展飞速,行业竞争很激烈,不少企业开始进行价格战。”海南优美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莫景精谈道,相同质量的产品中部企业很难与头部企业竞争,对于他们来说,只能试图从产品创新与研发方面开辟新的道路。

据业内人士介绍,头部企业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将装配式建筑铸造、电气工程等环节整体打包,这对于装配式企业拥有更强的成本控制与产业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装配式建筑对运输距离有一定要求,距离越长,成本越高。“目前限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困难之一在于成本,因此海建的工厂主要分布在万宁、文昌、澄迈等几个交通通达性强的地方,以点带面,辐射全岛。”万宁市海建装配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雨嫣谈道,海建工厂的选址都接近港口与高速公路路口,除了降低成本,这也是为未来向外拓展业务的战略考虑。

除了运输成本,海南的人工成本价格相较于其他地区也较高。“海南装配式建筑近两年蓬勃发展,多数产业工人的素质与技能水平,还未达到熟练工种的水平。”李龙介绍,对此金牌港引入全港住工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旨在为园区进驻企业提供人力派遣、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等服务,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丰富港区配套服务。

海建产业化澄迈生产基地。资料图

完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产品出海+标准出海

尽管装配式建筑正如火如荼地在海南推进,但由于海南的岛屿经济特征,市场容量有限,如何将海南装配式建筑发展成为百亿、千亿级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无论是企业还是园区,都在积极地向外探索。

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上,当前海南的装配式建筑仍需扩大推广规模,因为当一个行业的“盘子”足够大之后,成本将通过规模化降低。

据了解,由于东南亚地区河沙等建筑原材的价格较低,金牌港目前正在探索从马来西亚进口河沙等建筑材料的路径,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这条路径目前受限于海运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尚未落地,但是从长远来看,未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下降,成功的可能性很高。”李龙表示,除了向外探索,金牌港引进海南河道等国内先进的海沙净化企业,充分利用海南丰沛的海洋资源,不断补链、固链与强链。

快速、粗放式的成长,让海南的装配式建筑也正面临着向“精细”“深化”方面发展的问题。“无论是水平构建还是竖向构建技术,海南当前需要强化现有的技术体系。并且大面积在海南推广。”李龙认为,伴随着装配式建筑体系的推广,同时也要逐步培养出成熟的产业工人,为产业发展降本增效。

在一海之隔的日本,装配式建筑制造基本上实现了像汽车生产一样自动化,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海南的装配式建筑行业还需在新材料的应用、住宅体系制造工艺过程的优化等方面进一步深耕。要加强设计前端的引导,如加强ERP、BIM等生产管理系统的使用与普及。

近几年,受限于疫情影响,向外拓展市场的计划难以实行,“但是2022年建筑行业开始慢慢回暖,预计2023年建筑行业会有一次大潮。”向雨嫣表示,目前有许多央企在东南亚市场布局项目,未来也会加强与央企合作,拓展海外市场,这对布局在港口的海钢,也具有天然的优势。

“东南亚国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对建筑的需求会有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这对于国内发展装配式建筑而言是机会与机遇。”李龙认为,除了输出产品部件,海南还可以技术出海。海南作为国内开放的窗口,应通过完善技术体系、制定标准,成为装配式建筑产业高地,打造中国建筑品牌。

关键词: 海南装配式建筑产业
责任编辑:吴梅娜

Copyright©海南日报报业集团 海财经·证券导报       电话:0898-66810989

传真:0898—66810874      举报邮箱:zqdbcb@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5楼      备案号:琼ICP备20210096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