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博鳌·企业家观点|丝路基金董事长朱隽谈ESG:借鉴国际经验,把ESG投资实践融入日常经营中

海财经·证券导报3月31日讯(记者 康景林)3月3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ESG投资如何行稳致远》分论坛。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隽谈了中资企业在海外经营时,如何强化“S”与“G”两个维度的工作。

朱隽在会议现场发言。康景林 摄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比较重视ESG投资,我们也在内部把它叫做可持续投资,有差别也有重叠的地方。”朱隽说,中资企业在海外经营,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方面中国有自己双碳的目标,2060年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我们向ESG和可持续投资方向努力;另外一个外部压力是投融资活动当中,很多国际上的合作伙伴在项目合作过程中,一直在咨询可持续投资和ESG投资的框架和政策,以及如何具体执行。

“E”方面,大家都做得比较多,丝路基金去年在董事会下设了可持续投资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的ESG投资相关的政策。同时,一直在跟踪关于国际上ESG可持续投资的标准,力图第一时间借鉴国际经验,把ESG投资实践融入日常经营中。

“S”这个维度,不光要做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而且要多做“一带一路”沿线小而美的惠民生投资,这个惠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点类似于普惠金,因为金额不是特别大,跟“S”这个维度联系得比较紧密。比如,丝路基金和沙特建立了一个新能源的平台,主要投资于风电、光伏和光热的项目,初步测算基本上能减掉二氧化碳的排放大约1.1亿吨,这是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

“丝路基金刚刚起步,要做的工作较多,还需要继续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更好地把ESG的理念融入到今后的投资活动当中。”

论坛焦点聚焦至ESG标准、评级时,朱隽这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企业评级信息来源通常有三个渠道,一个是靠企业自主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不多的话,信息来源往往是不够的;再一个是评级公司发放的ESG问卷,但是企业是否作答以及作答质量直接影响信源;第三个渠道是从新闻媒体和一些研究报告里抓取信息。所以,从信息来源来看,似乎ESG评级是刚刚走上发展的道路,回顾国际知名的评级公司,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努力,得到了市场认可。

谈及中国本土评级公司如何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朱隽认为,需要多方努力。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将ESG的理念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这尤其需要企业以及监管层面的努力,“这可能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关键词: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 ESG
责任编辑:陈虹羽

Copyright©海南日报报业集团 海财经·证券导报       电话:0898-66810989

传真:0898—66810874      举报邮箱:zqdbcb@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5楼      备案号:琼ICP备20210096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