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财经·证券导报11月23日讯(记者 郭静瑜)“创新”“韧性”“可持续”“高成长”……11月23日,在“智造时代下的发展机遇”——海南专精特新专题研讨会上,这些高频出现的关键词不仅折射了企业家们面对各项新挑战新问题所形成的共识,也代表了专家学者对“专精特新”企业助力经济发展的美好期待。
研讨会现场。唐俊爽摄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处二级调研员徐雅芳介绍了海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现状。海南目前拥有34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13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海口、三亚、澄迈和儋州。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软件信息及技术服务、农林牧渔等行业。这些优质中小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产业链强链稳链固链、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标国内走在前列的“专精特新”企业,海南的企业有哪些短板和不足?如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中小企业从“小而全”“小而弱”向“专精特新”转变?如何依托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产业链补链强链?
现场,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仁君、海南金都经济研究院院长章一鸣等2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智造时代下的发展机遇”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对话,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章一鸣表示,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企业是主体,政府服务引导是关键。目前海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主要面临着融资难、人才短缺、政府购买服务少、管理单一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海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在产业基金和天使投资两方面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吸引985、211高校在海南设立研究院,吸引高学历人才;三是发挥政府采购政策优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四是组织专家团队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弥补企业管理短板。
李仁君围绕《如何推动中小企业从“小而全”“小而弱”向“专精特新”转变》进行主旨分享。李仁君表示,中小企业要实现“小而精”“专而新”,需要遵循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一是在发展初期选好方向,确定企业发展战略;二是优化管理,不断优化运营及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因地制宜,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四是注重动态更新,保持企业的生命力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会议还聚焦企业家、产业化集群两个视角,以主持对话的方式,研讨“专精特新”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挑战与应对。海南中铁保税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佳龙、海南椰国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长军、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晋、海南飞行者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政务官王娟,进行现场分享。
本次研讨会由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指导,海南日报社理论评论部和海财经·证券导报共同主办,南国智库、海财经研究院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