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首次在中央会议上被正式提出,首次列入国家金融重点工作,标志我国养老金融事业迎来格局重塑的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大量社会劳动力步入老年阶段,银发经济需求随之提高。养老产业发展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过程中的重要支撑板块。养老金融贯穿于养老产业发展全过程,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优势,可有效激发海南自贸港养老行业的内生动力和产业链条的外在价值,从而反哺自贸港经济建设。
一、海南养老金融服务现状与挑战
目前,海南多家银行机构已开始探索养老金融服务。邮储银行海南分行设立社保医保便民服务站,为客户提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登记等12项服务便利。同时,邮政集团与邮储银行总行分别印发了《中国邮政推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关于推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和推动养老金融服务工作下沉落地。兴业银行海口分行与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公司共同探索“养老+金融”新模式。中国银行海南分行创立了海南第一家“养老标杆示范网点”和“智慧养老网点”,网点采用“云咨询健康顾问”,为老年人客户提供远程视频方式的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农业银行海南分行推出“老年人优先”窗口和老年客户爱心服务。交通银行海南分行向老年人普及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
纵观海南23家银行金融机构,虽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了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但多为广义范畴的养老金融服务,服务张力和持续性或有不足,存在银行投放网点的适老服务覆盖面不宽、养老服务机构与银行创新融合不深,银行自身禀赋优势未有效发挥等短板。
从海南养老服务的供需端上看,海南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口约278.84万人,海南候鸟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106.5万人。因此,在海南具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口约达385.34万人。养老机构数量及分布方面,截至2023年3月底,海南省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135家,建设投入使用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3家,长者饭堂59家,共有1381个城乡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机构养老床位13069张、普惠型养老床位2409张、家庭养老床位1066张,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180户。
截至2024年,海南省金融机构23家,网点数量1458家,主要分布在海口、三亚、儋州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从物理场所来看,银行网点的服务,城市覆盖半径在5公里,农村服务半径在10公里。海南老年人及养老机构多数分布在乡镇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程度低。目前仅有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海南农信社等网点数量众多,且多数分布在乡镇地区的银行网点可提供服务。
二、海南养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海南省政府致力于养老资金监管及养老服务模式创新。近年来,建设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饭堂,探索“党建+社区+物业+养老”“医养+医保定点报销”模式,逐步形成海南特色的养老金融发展模式。
1、养老机构资金监管模式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琼府办〔2021〕38号)要求加强相关资金的监管工作,整治养老机构通过预付费方式筹措建设资金,采用银行第三方监管模式管理资金。《海南省养老服务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养老机构资金监管的重要性。2024年10月,海南省民政厅印发《海南省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约定对养老机构预先收取押金和会员费的,养老机构可自主选择一家银行设立专户,并与地方民政部门、开户银行签订资金监管协议。海南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迈出实质性一步。
2、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1)日间照料中心及长者饭堂服务模式。老年人白天在日间照料中心接受服务,晚上回家与家人生活,解决了子女白天上班无人照料、就餐的问题。在服务的过程中,无论是采取预存款的模式或费用日结的模式,都需要银行的服务参与其中。
(2)探索“党建+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物业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银行通过缴费平台及时为资金结算,同时为小区物业、养老服务中心提供银行结算数据。
(3)“医养+医保定点报销”模式。结合海南的中医资源和气候条件,探索实施医养签约、医中办养、养中设医等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方便老年人就医、养老需求的同时,还为老年人提供报销服务。
三、海南养老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1.构建海南省一体化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资源,在养老领域久负盛名,但这样的资源效用并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如何激发海南养老产业的活力?政府与银行整体一盘棋,协同合作构建海南省级一体化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1)打造数字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政府管理部门+养老机构+银行”三位一体,共同打造海南省内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养老机构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把各级养老机构纳入系统管理。
(2)养老服务与数字化相结合。海南省政府正大力推行数字化建设,出台《海南省政府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2022—2025)》,强化互联网与监管系统联动。因此,在海南省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契机下,养老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相结合,具备优渥的基础条件。
2.“养老+社保”深度融合,发挥社保卡媒介功能
截至2024年4月底,海南省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025.25万人,覆盖98%的本省常住人口。海南省社保卡实现补贴待遇发放、就医购药、住房公积金、公交出行、旅游观光、酒店住宿等565项一卡通应用功能。若“养老+社保”有效结合,可充分发挥社保一卡通的媒介功能及金融属性。
(1)养老就医自主支付。充分发挥社保卡同时兼具身份信息与金融属性,链接银行端与政府端的媒介功能,将社保卡作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身份识别信息录入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自主支付部分报销,同时,载入大数据系统,嵌入三医联动一体化改革体系,为解决医疗机构数据孤岛问题提供系统及数据支撑。
(2)养老就医统筹报销。提供医养型养老机构就医统筹支付部分报销。利用社保卡中的医保报销功能以及医保电子凭证移动支付功能,在医养型养老机构中,对属于社保报销目录内就医部分自动核算,快速完成统筹报销部分费用支付。
(3)长护险机制补充保障。可将长护险纳入海南省一体化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在智慧系统嵌入长护险的支付模块,及时为老年群体提供报销保障。
(4)养老支付风控管理。银行在社保卡管理系统嵌入风控管理系统,老年人在支付养老服务费用及押金、会员费等费用时,提供养老机构预收费用“白名单”机构核验,搭建反诈“黑名单”数据库和支付行为分析诈骗预警,为老年人支付做好资金使用安全保障。
3.养老金融与重点行业横向优化配置,激发内生动力
社会需求和政策引导的共同作用下,养老地产行业快速兴起,实质就是养老服务业和地产行业的有效结合。在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具有农业、旅游、医养等多个特色行业发展优势,是养老服务行业与海南优势行业结合发展重要契机。
(1)“养老+旅游+金融”三维共进,激发新价值。养老与旅游通过金融的媒介,相互输出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一是银行现金管理系统配套,金融机构根据需求开发旅游景区与养老机构的资金管理体系;二是构建全国养老机构合作网络,结合各地的旅游资源,为银行优质老年客群提供目的地养老优惠券等增值服务;三是旅游养老社区融资服务,通过投放旅游养老社区项目贷款,加快养老旅游社区的建设和落地。
(2)“养老+医疗+金融”同步创新,迸发新活力。海南在建设自贸港的过程中,对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极为重视。一是在智慧养老系统中嵌入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通过智慧医疗将金融便利输出至各个环节;二是研发老年人专用线上支付钱包;三是金融机构上线“医疗+养老”系统,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客户提供养老机构入住预约、专家预约、健康咨询等服务,在打通服务渠道的同时,嵌入银行快捷支付、理财、保险等产品,提升银行养老综合服务水平。
4.养老金融与产业融合纵向深化发展,创新外在价值
养老产业的上游行业可分为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养老产业传统上游主要有医疗器械、食品、药品、养老保健品等制造业,养老产业新兴上游主要有智慧养老技术研发、养老金融科技、老年营养与特医食品、养老地产科技、养老设备、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等服务业。因此,“养老+产业+金融”三者的有机结合,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反哺其他行业。
(1)“养老+医疗研究创新+金融”驱动创新科研发展。海南养老行业的发展,在金融的助力下,可推动医疗行业创新发展。一是养老医疗创新贷款,通过银行资金的投入刺激医疗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跨境资金流动结算,银行针对医疗项目研发或技术引入所需的跨境流动资金结算,可简化外汇登记、外债登记、资金汇出汇入和结汇、购汇等手续;三是特色化保险产品支持,银行与保险机构合作提供专项保险产品。
(2)“养老+养老服务教培行业+金融”锻造硬核人才队伍。随着养老行业的兴起,势必带动海南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再加上金融行业的助力,养老服务专业技术岗位向多元化发展,将催生出一批专业养老服务人才教培机构。一是银行与海南省慈善总会合作,设立养老服务人才教培扶持基金,通过金融与慈善的合作,为养老行业输送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人才;二是银行与养老监管部门合作,对养老服务培训机构预收学费开展第三方监管,为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培养市场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海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高连媛 )
主要参考文献:
①何德旭,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J], 中国老年杂志社。
②北青网,海南将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两院合一” 促进医养康养融合[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245423653224498&wfr=spider&for=pc
③海南日报,我省社保卡持卡者突破1000万人[EB/OL],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tingju/202405/fc4d0aa9b0304431b96cc51d9cbe3afa.shtml,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