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林师炜 通讯员 林彬
十年前,海南首个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海南股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南股交)成立。成立当天,伴随着一声锣响,49家企业在海南股交挂牌。这意味着海南股交在海南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正式启航。
十年奋楫不止,十年砥砺创新。成立十年来,海南股交作为海南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围绕“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平台和服务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定位,通过集聚地方金融要素,打造以股权融资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海南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改制辅导、融资转让、财务顾问、信息咨询、管理培训、路演宣传、培育孵化等一揽子服务,是海南后备上市企业的培育基地。
截至目前,海南股交挂牌展示企业1758家;股权托管企业229家,托管总股本625.51亿股。海南股交累计为141家企业获得融资14.57亿元;为20家企业通过创新众筹募集资金2730.5万元;为13家企业发行可转债15单,募集资金3490万元。
优布局、强生态
搭建四大特色股权交易板块
为帮助海南中小微企业形成资源有效对接,针对不同行业的发展差异,结合海南当前产业结构及未来发展布局,海南股交联合海南省内多个政府部门,先后推出“农业板”“天使板”“科创板”“专精特新板”四大特色板块。
2015年,海南股交第一个特色板块——“农业板”诞生,该板块由海南股交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原海南省农业厅)联合推出,涵盖海南农、林、渔、牧领域企业。
“自‘农业板’成立以来,海南股交瞄准海南农业企业发展特点,推出牛奶莲雾、台湾蜜枣等农业众筹项目。同时,海南股交发挥‘苗圃’效能,通过与苏南村镇银行、海南花卉协会等金融机构及相关产业协会联动,有针对性地为海南本地农业企业提供融资和培育服务。”海南股交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板”从首批挂牌的23家企业发展到目前的224家,挂牌企业数量在九年间翻了十倍,有效推动了海南特色农业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海南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力量,也是海南股交的重要“塔基”。
为持续壮大海南专精特新企业库,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海南股交与海南省工信厅联合推出“专精特新板”。通过对接深交所及多家创投机构,开展上市辅导、融资路演、培育与游学等工作,海南股交重点支持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运行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优化海南股交“主阵地”生态圈。
“挂牌海南股交‘专精特新板’后,公司的融资渠道也得到了有效拓宽。在海南股交的撮合下,公司拿到了多家银行超千万元的授信额度。”海南太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俐表示,近年来,公司参加了海南股交组织的财务、法律等实务培训及行业调研活动,经过持续“充电蓄能”,公司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也愈发清晰。
重培育、注动能
打造属地化综合服务体系
自成立以来,海南股交充分发挥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基石的规范、培育、孵化及创新金融服务功能,搭建了路演、培训、咨询和企业家交流综合服务体系。依托属地化服务优势,海南股交会同政府部门下县区、进园区、访厂区,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路演、投融资对接、游学、政策宣贯及走访交流等活动超500场,省内覆盖海口、三亚、儋州、澄迈及定安等13个市县,省外覆盖北京、天津、深圳及广州等城市,服务企业3万余家次,为海南广大中小微企业成长传道解惑。
2017年,海南股交联合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海南证监局和海南各市县政府,在全省四大片区举办了280场“资本市场走进市县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专题培训活动,将借助资本市场发展的理念带到海南各市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020年,在海南省工信厅的指导与支持下,海南股交完成海南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创新创业服务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在四个月时间里共举办23场活动,累计服务企业超1000家,并代表海南获得“创客中国”赛事“全国优秀对接服务单位”;2022年至2023年,海南股交承接了海南省发展改革委、海南省工信厅及相关市县科工信局政府采购服务项目,涵盖政银企投融资对接、中小企业金融知识培训、中小企业政策宣贯、企业运行数据监测和中小企业融资监测等服务。在海口、三亚、儋州、澄迈举办融资对接、政策宣贯等上百场活动,累计服务企业超6400家次,受到参与企业的广泛好评。
金融服务既为企业融资,亦为企业“融智”。
2020年,海南股交创立海南国际资本市场学院,设立股权激励、商业计划书撰写、政策融资、数字营销等课程,通过创新学习、实战分析、资源整合和品牌塑造等方式为海南省中小微企业注入智慧动能。
“2021年开始,在‘领航计划’线下课的基础上,资本市场学院推出线上课程,上线直通海股交、自贸港新观察、创业与投资三大板块,课程累计在线观看达10096次,让企业足不出户也能有效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海南股交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海南服务基地揭牌仪式现场。林师炜 摄
2023年4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海南服务基地揭牌成立。作为基地的服务方与建设方,海南股交将持续提升属地化服务能力,通过定期开展实地走访、集中座谈、动员培训、投融资对接等常态化资本市场服务活动,打造早期培育、中期辅导、后期上市的服务链条,帮助海南中小微企业规范运作、提升治理水平。
据悉,为夯实该基地建设,提升上市培育服务质量,海南股交与华兴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开源证券等4家券商及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3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初步建成基地服务专家库。
抓创新、促转型
探索国际化、差异化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面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在股东海南控股及海南金控的指导下,海南股交大胆探索交易场所如何向国际化转型发展。
2022年6月,海南股交与泰国证券交易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双向、全方位、可扩容、风险可控的市场开放结构,为境内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和泰国提供便利与机遇。根据该备忘录,双方将研究两地上市、跨境产品交叉互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机制创新,探索存托凭证、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债务融资工具、ETF、指数等产品创新。此外,双方还将利用各自会员企业网络,组织交流,促进交易场所及其市场参与者的合作与投资,扩大国际影响力。
可转债作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法定交易品种,兼具“债”与“股”两种性质,是行之有效的直接融资工具,一方面可以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发展好、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吸引国内外投资机构的关注。
海南股交常务副总经理吴杰介绍,根据《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海南股交正积极向相关监管部门争取专精特新专板落地。此外,为给专板建设提供配套服务,海南股交积极谋划差异化发展业务布局,通过搭建符合国际标准的交易基础设施,吸引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交易,积极探索可转债业务创新,着力破解海南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近年来,海南股交协同省内商业银行、担保机构,经过前期大量走访调研、业务探讨、风险测试,对非居民参与海南自贸港交易场所特定品种交易进行了大胆创新。
2023年3月,海南股交成功发行首单面向非居民的可转债产品“海安一站到家”,发行总额300万元。该笔业务的发债主体是在海南股交辅导下实现融资的海南优质企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鼓励和发展民间投资,以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投资类业务为主营的有限合伙企业明显增多,企业财产份额出质需求也愈发旺盛。
为盘活合伙人所持财产份额,进一步激发市场创造力,促进区域内实体经济发展,2023年起,海南股交作为省内证券登记托管机构,探索开展有限合伙企业财产份额出质登记业务,完善海南股交“私募股权投融资生态服务平台”功能。
2023年12月,海南股交办结了海南首单财产份额质押登记业务。“2024年上半年,我们又完成了一项财产份额质押登记业务,通过有限合伙企业财产份额初始登记、份额出质登记、解除登记等服务,促进了海南有限合伙企业财产份额出质的规范化,增强了财产份额的流动性。”吴杰表示,该类业务是海南股交助力海南创投、风投建设的重要抓手,可有效服务于各轮次股权投资之间的承接转让。
当前,海南股交正全力推动私募基金份额跨境交易平台建设。通过汇聚境内外基金支持自贸港建设,丰富股权和创投基金退出渠道,为境内私募基金行业二级市场引入境外活水,助力打通私募基金“堰塞湖”。
非上市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及确权工作,是市场规范化的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2020年开始,海南股交协调多部门开展工作,设定专项工作小组,专人逐个对接银行,逐步推进包括海南银行、海南农商银行(原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及海南各村镇银行在内的39家非上市银行办理股权登记托管,并为银行股东进行股权确权。
2024年5月起,为配合海南农商银行开展统一法人改革,海南股交积极参与海南农商银行成立过程中股权托管业务的办理,并于2024年11月21日完成该项业务。
截至2024年12月30日,40家海南省内非上市商业银行已全部在海南股交完成股权登记托管,托管股本达387亿股,并为40家银行进行股东确权工作,确权户数达6684户,36家银行股东确权比例超过80%。
展望未来,海南股交董事长朱磊表示,海南股交将立足海南自贸港国际化定位,利用海南自贸港各项“先行先试”政策,稳步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探索建设国际股权交易平台、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平台、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国际化发行平台。同时在海南各级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引导金融资源要素高效集聚,将海南股交打造成连接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创新前沿通道,促进跨境资金自由流动,进一步推动海南股交转型升级。
关键词: 海南股交 海南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