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洪佳佳 通讯员 骆金梅 蔡克明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金融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核心动力。8月4日,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深入琼海市博鳌镇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下沉服务网络,为当地东星斑养殖、槟榔加工等特色产业注入“金融活水”,构建起“金融助产业、产业促振兴”的良性生态,推动“信用村”向“产业强村”加速转型。
信用筑基+产品创新 筑牢产业强村根基
金融赋能乡村产业,首先要破解“融资难、融资慢”的痛点。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依托深入建设的2263个信用村与8.57万户信用户坚实基础,创新推出“产业强村”精准模式,以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金融服务,让海南乡村特色产业焕发新活力。
海南琼海东海村委会的东星斑养殖基地。海南邮储银行供图
在海南琼海东海村委会的东星斑养殖基地,连片的标准化养殖池波光粼粼,养殖户正在查看鱼苗生长情况。“东星斑从鱼苗到成鱼要20个月以上,前期投入太大。”乐邦水产饲料批发商王武笑着算起了“致富账”,“邮储银行的贷款到账快、利率优,如今已有170个养殖池,部分是靠邮储银行贷款的50万元新增的。”
邮储银行信贷员在一线调研,针对乡村产业痛点精准创新信贷产品。海南邮储银行供图
这背后,是邮储银行针对乡村产业痛点的精准创新。“我们聚焦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周期长、风险高、抵押物不足’的痛点,创新推出无需传统抵押物的信用贷款产品,额度可根据产业规模动态调整。”邮储银行琼海支行信贷客户经理陈思蓓介绍,为让资金“跑赢”农时,银行还建立“产业强村”专项绿色通道,基于信用村体系打造专属线上信用贷款产品,实现“秒批秒贷、无需抵押担保”。
如今,依托东星斑、石斑鱼等特色养殖产业,东海村已逐渐形成“养殖-饲料-销售”的完整链条,金融活水成为串联各环节的关键纽带。
信贷精准“滴灌”特色产业成村民“致富树”
“槟榔收购旺季需要大量现金,下货后要8天才能完成加工销售回款,资金周转压力很大。”长园槟榔加工厂负责人胡泽雄介绍,作为一家集槟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此前向邮储银行申请的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缓解了企业压力,如今升级102个环保加工炉,主打“环保果”远销湖南。通过“种植户+代加工企业+销售”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显著提升。
这样的变化并非个例。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聚焦海南乡村特色产业,完成水产养殖、天然橡胶、荔枝、槟榔、芒果等17个涉农重点行业的专项研究,将信贷资源与各村特色产业精准对接。
据统计,仅2025年上半年,“产业强村”专项贷款实现投放12.57亿元,31个信用村贷款净增额突破300万元,信贷对各个产业的精准滴灌,让特色产业成为村民的“致富树”,“产业强村”的轮廓在海南乡村愈发清晰。
全链条金融服务创新,打通乡村振兴“资金血脉”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全链条支撑。
“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不再停留于普惠授信,而是聚焦产业振兴核心,对信用村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不同主体需求,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提供信用贷与抵押贷两种选择,养殖户缺流动资金选信用贷,加工企业扩产选抵押贷,让金融服务适配产业发展节奏。
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在东海村设立“乡村振兴”服务站。海南邮储银行供图
据悉,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在东海村设立“乡村振兴”服务站,村民们可就近办理贷款申请业务,这个设立在村附近的服务点已覆盖周边2000多户村民,其中10%成为邮储银行客户,全村累计贷款超8000万元,市场占有率达41.4%
“产业强村”精准模式有力促进了多村产业融合与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依托产业关联,银行引导相邻信用村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放大区域特色农业优势。如围绕热带水果产业,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为多个荔枝、芒果主产信用村提供产业链整体授信支持,推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无缝衔接,形成聚合发展态势。”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在海南的乡村,金融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串起特色产业与市场的纽带。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以“信用筑基、产业强筋”双轮驱动,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路径,不仅彰显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与担当,更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当邮储银行金融力量精准滴灌乡村产业沃土,信用村的繁茂生长便不再是愿景——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富裕,一幅金融强农、惠农、富农的海南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关键词: 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