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 > 正文

中国电建海南院以首席展位亮相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

海财经·证券导报11月1日讯(记者 林师炜 通讯员 文一帆)10月30日,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一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在海南博鳌开幕。本届论坛以“共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能源低碳转型”为主题,由中国南方电网主办,中国电建集团海南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海南院”)等多家单位协办支持。活动吸引了国内外能源电力主管部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与,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关键技术、政策机制、市场模式及产业生态,深化交流合作,共享成果、共探路径,共建全球能源生态圈。

中国电建海南院展位。中国电建海南院供图。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军民融合部副主任卢连晋与市场开发二处副经理张磊出席论坛,中国电建海南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云天吉和中国电建海南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叶海生参加论坛;中国电建海南院副总工程师张兴华在主论坛作主旨演讲,中国电建海南院电网与新能源公司新能源主任工程师兼设计总工程师陈秋銮在分论坛作专题演讲。

主论坛期间,中国电建海南院以“电靓自贸港,智赋新海南”为主题的首席展位亮相,全方位展示了企业实力与创新形象。卢连晋对展位、电子沙盘及企业宣传片高度赞誉,要求公司发挥属地优势,助力海南自贸港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深耕清洁能源领域,深化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服务,支撑“双碳”目标与低碳岛建设。

10月30日,张兴华在主论坛作题为《自贸港封关背景下的海南能源新使命——打造具有海南特色新型电力系统的思考》的主旨演讲。他深入分析了自贸港封关与低碳转型背景下海南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围绕“源、网、荷、储、体制机制”五大维度,提出构建多元灵活的清洁供应体系、坚强柔性的智慧电网体系、灵活高效的绿色消费体系、技术多元的储能支撑体系和市场驱动的政策保障体系的解决方案,为打造特色新型电力系统、助力自贸港建设和低碳岛目标实现提供了清晰路径。

张兴华在主论坛作主旨演讲。中国电建海南院供图。

10月31日,陈秋銮在分论坛作题为《多因子耦合的光伏发电效能提升技术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的主题演讲。她以海南新型电力系统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指出海南已形成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形态,但面临“零点高峰”负荷与光伏出力不匹配、消纳困难及电价波动等问题。她提出“单点增效”到“系统协同”的破局思路,介绍了多因子耦合技术体系,从发电侧的组件选型、倾角优化等提升效能,而系统侧则通过构网型光储、虚拟电厂等实现协同运行,并展望了光伏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为海南高效利用光伏发电、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陈秋銮在分论坛作专题演讲。中国电建海南院供图。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活动中,各方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核心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中国电建海南院通过展位展示、主旨演讲和专题演讲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其在海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的努力与成果,从理论剖析到实践经验分享,从技术创新探讨到安全规范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近年来,中国电建海南院始终以驻琼央企的责任担当,深度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程。在规划咨询领域,公司主导完成20余项省级能源规划、50余项电力专项规划,成为海南省政府重要能源智库;在勘察设计领域,承担了全省全电压等级电力工程设计,支撑电网“目”字形环网建设与清洁能源项目落地;在工程总承包领域,承建并高效履约了十多项具有标杆意义的重大项目,从保障国家航天战略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供电系统工程EPC项目,到引领低碳示范的博鳌零碳示范区,再到规模化光伏基地(包括儋州益花滩渔光互补项目、文昌旻辉渔光互补项目、屯昌“光伏+蔬菜”农光互补项目、白沙邦溪农光互补项目、三亚崖州农光互补蔬菜大棚项目等一系列渔光及农光互补项目),在琼累计建成投产装机约1.1GWh,年均发电量约13.75亿度,年节约标煤约44.68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6.87万吨,为“双碳”目标实现与低碳岛建设注入坚实绿色动能。


关键词: 中国电建海南院 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
责任编辑:吴梅娜

Copyright©海南日报报业集团 海财经·证券导报       电话:0898-66810989

传真:0898—66810874      举报邮箱:zqdbcb@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5楼      备案号:琼ICP备20210096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