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知名食品品牌被“戴帽”,闭店超4000家,很多海南人都买过 | 有点新消费

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郭静瑜

你多久没吃绝味鸭脖了?

曾经,无论是繁华的商业街,还是热闹的旅游景点,绝味鸭脖那标志性的红色招牌随处可见,成为众多消费者的休闲零食首选。

然而,9月23日,因少计营业收入,绝味食品(603517.SH)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更为“ST绝味”。

这一消息不仅让投资者震惊,也让曾经喜爱绝味鸭脖的消费者大跌眼镜。

从海南的街头巷尾到全国的大街小巷,绝味食品的门店见证了其曾经的辉煌。这个曾经市值突破600亿元的“鸭脖大王”,用五年少报7.24亿元营收的财务造假行为,为自己贴上了资本市场的“失信标签”,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五年少报7.24亿元 监管重罚

当其他公司都在虚增利润时,这家卤味巨头却反其道而行之。

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调查显示,2017年至2021年间,绝味食品通过不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的方式,连续五年少计营业收入,累计金额达7.24亿元。这一数字分别占各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5.48%、3.79%、2.20%、2.39%和1.64%,形成了一条持续“美化”的财务曲线。

监管文件显示,这场造假源于企业对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故意隐瞒。

时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知悉公司实际管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未对加盟门店装修业务进行规范管理,未将其纳入上市公司经营、核算体系。时任公司财务总监彭才刚安排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未规范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核算。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拟决定对绝味食品、戴文军、彭才刚、彭刚毅分别处以400万元、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的罚款。

“这不是简单的会计差错,而是蓄意的财务操纵。”一位资深财务审计师向记者分析,装修业务收入通常与门店扩张直接相关,隐瞒该部分收入可以在后期通过“补充确认”调节业绩,形成财务蓄水池。

值得注意的是,绝味食品在2019年底实现“万家门店”目标,2022年底门店数更是达到15076家的峰值,这段高速扩张期恰与财务造假时段高度重合。

公司财务造假的曝光引发连锁反应。

2024年8月15日,立案公告发布后,次日,绝味食品股价即一字跌停。截至2025年9月23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3.77元/股,总市值仅83.45亿元。对比2022年初约667亿元的市值高点,这段时间内市值蒸发约584亿元,跌幅高达87%,相当于每天蒸发超5300万元市值。

“ST绝味”的标识不仅意味着5%的涨跌幅限制,更在投资者心中留下了信用污点。

扩张神话破灭:从万家门店到闭店潮涌

市值雪崩的背后,是绝味食品线下帝国的快速萎缩。

作为卤味行业“跑马圈地”模式的代表,绝味食品曾创造过惊人的扩张速度——从2019年底的10954家门店,到2022年底的15076家,三年净增4122家,平均每天新增3.8家门店。这种依靠加盟模式的野蛮生长,在资本市场造假曝光后遭到反噬。

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15日,绝味食品在营门店数仅为10838家,较2024年6月末的14969家减少4131家,不到一年时间闭店率高达27.6%。

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年报和2025年半年报中,绝味食品已不再披露门店具体数量及增减信息。这种数据回避本身就折射出经营压力。

门店数量的急剧减少直接反映在业绩上。

其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0亿元,同比下降15.57%;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分季度看,2025年第二季度鲜货类产品营收同比下降23.27%,加盟商管理收入下降26.54%,核心业务全面承压。东吴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Q2闭店情况和单店营收都仍有压力”,印证了终端经营的困境。

绝味食品官方数据显示,加盟一家绝味鸭脖,在县级城市、地级城市和省级城市预计所需总费用分别为8.94万元、15.52万元和15.99万元,店铺投资回报期约为14个月。

然而,实际情况却与官方数据存在差异。海口海甸岛一家已关闭的绝味鸭脖门店老板向记者透露,在店铺尚未开业的情况下,一家普通绝味鸭脖门店前期投入肯定超过15.99万元,这其中包含加盟费及保证金合计约3万元,装修、设备及培训费用10万元(大型店在15万元左右),还需要支付日常食材、水电房租等,“在海口能在14个月内达到绝味鸭脖官方承诺的投资回报期的门店很少。”

多位绝味鸭脖的店员向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表示,选址决定了客流量及该区域的综合消费能力,如果周边人群购买力不强,由于客单价不高,即使消费者多,门店赚的钱也不一定能支付房租。

行业分析师认为,绝味食品的闭店潮具有典型性,过度依赖加盟扩张带来的管理失控、产品同质化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等,再叠加财务造假暴露后的品牌信任危机,多重因素导致了系统性风险爆发。

数据显示,绝味食品的销售净利率从2021年的14.77%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85%,盈利能力的持续恶化进一步加剧了经营困境。

消费者投诉屡见不鲜 业绩承压开启堂食探索

在海南这个以新鲜食材消费为主的市场,绝味食品的经营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安心加盟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绝味食品在海南省共有123家门店,占全国门店总数的1.54%,主要分布在海口、三亚等城市。

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部分门店已悄然关闭。曾经开在泰龙城、明珠广场、和信广场等原本的海口热门商圈的绝味鸭脖店,在近两年陆续闭店。

除了陆陆续续的闭店潮,消费者投诉在海南市场也屡见不鲜。

记者随机采访了周围的5位好友,就有一位反馈了吃绝味鸭脖拉肚子的现象。

小琳告诉记者,自己是绝味鸭脖店的熟客,经常购买鸭脖、鸭肠等食物,近期出现了一次拉肚子现象。“商家说我没有当天吃完,可谁会一次性吃两斤鸭脖?他们也没提醒要当天食用。更气人的是客服态度,完全是推卸责任。”小琳说。

记者注意到,这并非个案,仅黑猫投诉平台就有多起海南消费者投诉绝味食品的记录,涉及食品变质、异物、售后推诿等问题。

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社交平台上,也不乏绝味鸭脖的吐槽帖以及评论。网友观点集中在“价位略高”“不够新鲜”“售后态度差”等方面。

面对危机,绝味食品也采取了多项措施——2024年,公司邀请流量明星担任代言人,推出小火鸭系列IP,试图通过品牌年轻化重获市场青睐。今年7月,公司在长沙落地首家“绝味Plus店”,引入精酿啤酒、卤肉饭等新品,转型“餐吧”模式,将单品价格提升至62元,试图通过场景创新提升客单价。同时,通过赞助音乐节、露营活动等年轻化营销,探索消费场景多元化。

财报显示,公司正在推进“区域风味数据库”建设和模块化新品开发流程,同时加强数字化工具应用,提升门店效率。2025年6月,绝味食品还联合美团推出“随心拼”套餐,聚焦夜宵场景。这些举措被视为从“即食零售”向“餐饮服务”转型的重要尝试。

但转型之路布满荆棘。记者注意到,“绝味Plus”目前仅在长沙开出首店,尚未进入海南市场。海南餐饮行业人士分析,海南卤味消费场景特殊,游客更偏好现制海鲜和本地小吃,外来品牌的堂食探索需要更精准的本地化适配,绝味食品现有的产品创新可能难以打动海南消费者。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转型能否摆脱路径依赖。长期以来,绝味食品过度依赖加盟扩张和财务调节,在产品研发和供应链管理上投入不足。

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仅同比增加0.28个百分点,远低于管理费用率2.78个百分点的增幅。这种“重扩张、轻研发”“重财务、轻运营”的模式,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体验要求的日益提升,形成鲜明反差。

截至记者发稿,绝味食品公告称将追溯调整财务报表并加强内控建设,争取在满足条件后申请撤销风险警示。但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双重信任危机,让这家曾经的卤味巨头前路迷茫。

关键词: 有点新消费 绝味食品
责任编辑:吴梅娜

Copyright©海南日报报业集团 海财经·证券导报       电话:0898-66810989

传真:0898—66810874      举报邮箱:zqdbcb@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5楼      备案号:琼ICP备20210096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