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林师炜 特约记者 潘颖 吕璇
作为一名琼籍爱国港商,香港海南社团总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工商职业学院董事长唐捷的人生轨迹,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这份家国情怀,最终化作他回馈桑梓的教育实践。2008年起,他从投资海口经济学院到2012年正式执掌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将学校建在家族先祖明代先贤唐胄创办的“养优书院”旧址上,不懈传承“养优”文脉,开启教育报国新征程。
2025年11月6日,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侨商投资(海南)大会上,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投资25亿元的文昌校区项目顺利签约,唐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躬耕教育多年,我愈加体会到,做教育,越做越有!”

香港海南社团总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工商职业学院董事长唐捷。受访者供图
扎根自贸沃土“有前途”
“教育是强国之基,扎根家乡做教育,越做越有前途。”面对采访,唐捷坚定地说出这句话。在他看来,这份办学信念的背后,不仅是个人的爱国情怀,更离不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战略扶持,以及海南自贸港这片发展沃土的滋养。
谈及办学机遇,唐捷首先提到了政策的“东风”:“国家一直把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明确它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还出台政策推动产教融合,这给了我们职业院校很大的信心。而海南正在推进‘技能自贸港’建设,四大主导产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对我们来说更是‘量身定制’的发展机会。”
正是紧扣这一需求,唐捷带领学校立足现有专业布局深化内涵建设,一方面深耕原有优势专业,升级打造旅游管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商务英语(跨境贸易方向)等自贸港紧缺领域相关专业;另一方面以升本目标为引领,全面优化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主动联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探索合作办学,以“强专业内涵、抓升本筹建、拓国际合作”的发展思路,扎实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迈进。“政策让职业教育和区域发展双向赋能,我们走教育报国这条路,心里特别踏实。”他补充道。
文昌校区项目的推进,更让唐捷切身感受到了海南自贸港优质的营商环境。他回忆道,今年4月底以来,文昌市委、市政府对项目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调研协调难题,从选址、供地、定制支持政策到配套设施,提供的都是“高效率、全方位”的保障。短时间内项目即获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等9个省直部门的一致支持,被列入海南省2025年第二批预备重大项目。
“效率如此之高,超乎预期!”唐捷深有感触地说,“从市级到省级这种对教育的重视、对发展的远见,还有他们靠前服务、超前服务这种争创一流营商环境的努力,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投资教育的信心更足了。”
深耕职教领域“有活力”
“常有人说教育是慢功夫,但深耕职教,我每天都能看见活力:学生技能在增长、企业需求被满足、专业跟着升级。这不是虚热闹,是扎根产业育新人的实劲,做职教播希望,这条路我走对了。”接受采访时,唐捷谈及投身职业教育的初心,眼中满是坚定。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已成长为拥有8个二级学院、41个专业、16000余名在校学生的优质职业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高职毕业生超5000名;同时构建现代职教“立交桥”,目前有9759名成人教育学子在这里赋能成长。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校园内一景。受访者供图
聊起办学“活力”的来源,唐捷首先指向了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办学实效。他说:“我们一直秉持‘养优’校训,手里也有国家级骨干专业、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这些‘硬核’平台,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他介绍,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企业共建了16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还专门搭建了就业联络平台,这些举措让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超过95%。“看着学生从刚入学的青涩模样,到毕业时掌握一技之长,再到后来成长为企业里的骨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桃李满天下’的欣慰,是做教育最珍贵的‘活力’。”他说。
这份“活力”,还延伸到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担当上。“自贸港建设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一直主动对接自贸港主导产业,不断调整专业布局、优化培养方案, 就是要让学校的教育教学与自贸港建设需求同声相应,精准输送实用人才。”唐捷信心满怀,“现在80%以上的毕业生都扎根海南了,在药品生产技术、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网络直播与运营等领域发光发热,成了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这让我们觉得办学有价值、有意义。”
谈及办学以来的育人“活力”,唐捷的目光里满是欣慰,他还特意提起了一位让全校师生引以为傲的名字——2021届信息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友陈重私。
在校时,陈重私便以孝老爱亲的担当与自强不息的品格崭露头角,先后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崇德守信好青年”“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多项荣誉,成为校园里的精神标杆。毕业仅5个月,他又站上了更高的荣誉殿堂——2021年11月5日,他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这份成就不仅属于他个人,更照亮了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的育人之路。
“提起优秀学生,我能讲上三天三夜。”唐捷笑着说。陈重私从校园榜样到全国模范的成长轨迹,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学校“养优”校训,即“养优秀之品德、养优容之胸怀、养优良之习惯、养优异之学业”的生动注脚——既教专业技能,更育品德素养,才能让学子在社会舞台上站稳脚跟、绽放光彩。
赓续家族文脉“有情怀”
“做教育不只是办一所学校,更是扛一份责任,藏着对社会的回馈、对国家的担当,也裹着传承文脉、守望成长的情怀。”聊起深耕教育的初心,唐捷的话里,既有家族文脉的厚重赓续,也有公益践行的温暖回甘——于他而言,教育这条路,越走越有滋味,越做越有情怀。
这份情怀,始于家族绵延千年的文脉滋养。“我们唐家祖上代代皆与教育结缘,这份传承就是最真的精神底色。”唐捷的自豪溢于言表,攀丹唐氏的教育基因早已融入血脉。南宋渡琼始祖唐震创办攀丹义学堂,播下兴学种子;六世祖唐英捐资兴塾、躬耕教坛,开创百年兴学家风;九世祖明代先贤唐胄创办养优书院,亲授经典,培育英才,更是留下西洲遗教佳话。
家庭的耳濡目染,更让教育成为刻进骨子里的执念。唐捷的父母也是一辈子的教师,他们“教育是积德的事”的叮嘱,是他童年最温暖的印记。即便曾投身商界,“教育能改变人、成就人”的信念从未褪色,最终他回归教育领域,执掌海南工商职业学院,让家族教育文脉在自贸港沃土上续写新篇。
这份情怀,更融于躬身践行的公益路上。作为连续三届的海南省政协常委,唐捷立足民办教育实践为海南发展发声,“推进民办高校发展”“助力职教产教融合”等提案精准破题,多项建议纳入政策规划,两度受邀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庆招待会,以“唐式智慧”为海南教育赋能。慈善捐赠路上,他同样步履不停,2008年至今累计捐赠约2785万元,从捐资300万元支持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到斥资230万元帮扶兰考基层教育,每一笔善款都指向“实实在在帮到人”。“看到受助者成长,就是最甜蜜的事。”他的话语里满是赤诚。
采访结束时,唐捷向记者道出肺腑之言:“做教育就是最大的‘富有’——看着学生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自贸港建设的技术技能人才,看着海南工商职业学院一步步成为海南职业教育的一方重地,我收获的不是外在的光环,而是内心的充盈,能用自己的绵薄力量践行教育报国的使命担当,这份精神上的富有,比什么都珍贵。”
关键词: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海南自贸港·港澳企业活力启航